岳西旅游网_岳西旅游景点_岳西好玩的地方_岳西好吃的地方推荐

岳西翠兰的非物质魅力

岳西网

2010年,岳西县将岳西翠兰手工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传统手工制茶技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。几年过去,这种非物质的魅力正在提升。2010年,手工岳西翠兰作为国礼茶,由前任国家领导人胡锦涛送给了俄罗斯总统;央视七套《乡约》栏目到岳西曾把岳西翠兰手工技艺传承人请到现场,表演手工制茶;随着时间推移,手工翠兰市价也一路上扬。手工茶作为一种带有浓厚文化意味的珍品,受到热捧。

质朴自然,尽显清纯本色

岳西翠兰是中国名茶百花苑中的靓丽一簇。自1985年俏然面世,立即给人以无尽的愉悦,让人沉醉,不能自已。

品岳西翠兰,不象登高远眺,感受山川之壮美,也不似听《二泉映月》,体味意境之凄美。在一个清雅、静逸的所在,无论外面是严寒还是酷暑,或是春花秋月,一个人,或几个相知好友,品赏岳西翠兰,感受到的一定是那份清纯自然、超然物外的恬淡之美。

岳西翠兰产自千峰竞秀、溪涧纵横的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,一如这大山里待字初成的少女,清纯无邪,灵气十足。优等翠兰茶叶,色泽翠绿、自然舒展,芽长叶短,相辅相成,全无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迹,却有宋词般纯真、错落的意韵。选用无色玻璃杯或者洁白瓷杯,泡一盏翠兰茶置于案前,看茶叶在杯中翻飞舒展,如兰绽放,汤面夹着茶香的水汽,缓缓弥漫升腾,如雾似梦;小口品啜,清香甘甜,直沁肺腑,使人立觉心底澄明,腋下风生。茶文化专家丁以寿先生说,品岳西翠兰,“仿佛听一曲春天的歌,看一幅春天的画,读一首春天的诗,如同置身一片浓浓的春色里……”。这感觉,岂是一个“爽”字了得!

“非遗”工艺,传承一脉清香

大规模生产代替小作坊,势不可挡。由此,一直以来,机械制茶甚嚣尘上,“慢工出细活”的古训,被人忽略,甚至摒弃,传统手工技法,濒临失传。所幸,岳西翠兰手工技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一脉清香,得以保护与传承。

岳西翠兰的非物质价值,关键在手工技法的独到。以岳西高山特有的形态壮硕、持嫩性好的芽叶为基础,使用“看茶做茶”绝活,缔造了岳西翠兰无以复制的工艺文化。做一锅好茶,抓、抖、拢、带、甩,各种手法交替使用,要用得炉火纯青,恰到好处;摊晾、头锅、二锅、毛火、足火,道道工序,环环相扣,须做得严丝合缝,尽善尽美。《人民日报》曾发表舒寒冰、储青的翠兰美文,说:“观看手工制作岳西翠兰,如同欣赏艺术表演,一排长长的白瓷砖贴面的灶台下,烧着红红的栎炭火,被擦得青里透白的小铁锅一溜排开。身着洁白工作服的师傅们,在小铁锅前站成一线……干干净净的脸上,透着近乎神秘的微笑,仿佛在等待一个神圣的仪式。”做茶时,必须心宁气定,茶人合一,不能有一丝杂念,一点疏忽。茶的圣洁与高贵,全靠制作者的定力与经验。

为更好保护和推广手工翠兰技艺,岳西县有关部门、企业,一方面在向上申报,争取将其列入国家“非遗”名录;另一方面,正采取积极措施,支持茶农学习手工翠兰生产技艺。在今天,岳西县已经有了一批手工翠兰制作高手,刘会根、冯立彬、胡忠满、刘友林、储德三、查海松、张厚明,不胜枚举,刘会根还被省确定为“岳西翠兰手工技艺传承人”。他们如同一颗颗明星,在广袤深邃的大别山夜空,烁烁生辉。刘会根、冯立彬等表示,一定不惜代价,广收徒弟,努力把祖辈传给我们的这份遗产保护起来,传承下去,发扬光大。大别山科技学校(原岳西县职教中心),2011年以来,每年都是几十名学子专攻手工制茶,参加省、国家学生技能赛事,揽金摘银,获奖甚丰。

深厚文化,诠释名茶风采

1500多年前,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,修成正果。期间,为避免瞌睡,祖师奋然摘下两片眼皮扔在地下,地上随即长出两棵四季青、叶子象眼皮、且具有提神醒脑功用的植物,这就是茶树。二祖慧可,卓锡岳西司空山,带来了祖师真传,也带来了祖师眼皮生成的茶树种子。于是,岳西有了禅,有了茶,中国有了“茶禅一味”。——这是关于岳西茶叶来源的传说。

事实上,岳西产茶的确由来已久,且名茶、贡茶众多。这里古属舒州、寿州分野之地。陆羽《茶经》云:淮南,茶出“光州”“义阳郡”“寿州”“舒州”。宋时,官府在淮南设13场,实施茶叶榷禁(专营),其中,设在岳西境内的“舒州罗源埸”,年买茶18万多斤。清康熙22年(1683)《安庆府志》载:“闵山(在今岳西田头乡)芽茶,岁派供应库二百九十斤…”。1985年,中国新十大名茶岳西翠兰成功创制,使得岳西这一古老茶区,更加茶香四溢,名声鹊起。

岳西茶叶文化遗存十分丰富。据县志记载,实物形态的古茶亭,上世纪80年代初,境内尚有40多座。300至500年的古茶树,仅在姚河竹山就发现了100多株。文化形态的茶歌、茶舞、茶谚、茶俗随处可见。特别是2007年,200多年前的岳西高腔《采茶记》剧本被发现,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岳西茶文化的精深与美妙。

物质世界需要非物质介入,美丽的岳西山川文化孕育了岳西翠兰等非物质文化。它们相互映衬,相得益彰,共同构架起岳西地方特色的精神家园,共同形成人们心目中挥之不去的恒久情结。(特约撰稿 钱子华)

发表评论 (已有 条评论)

评论列表

    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